(通讯员 杨定豪)为喜迎二十大,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让青年学子在与老党员的交流中聆听故事,感悟党员精神。8月15日,永利yl23411“讲好家乡红色故事”团队成员廖雨乐赴湖北省荆州市慰问采访老党员廖传华。
廖传华,1950年生于湖北省荆州市,1971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参加部队后,被评为“五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于2021年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长凳两头,廖雨乐与党员促膝而坐,听着老党员侃侃而谈,和他一起回顾自己的入党五十年来的种种往事。
廖传华十多岁就开始跟着父母下田务农,作为村里生产大队的一份子从事田间活动。当时,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农业活动,却只能食用萝卜白菜,无法饱腹。成年后的廖传华了解到参军流程后,于1969年,毅然选择加入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八一八部队并到达贵州训练。在部队中,廖传华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廖传华积极追求进步,虚心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等良好品质,党组织允许了他入党的请求。部队中的条件十分苛刻,午饭只有白菜和萝卜,肉类几乎没有,甚至有时无法补充足够的水分,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毅力。然而廖传华没有丝毫怨言,刻苦完成了所有的训练,并在1970年,被组织评为“五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结束了部队的艰苦训练后,廖传华被分配到重庆大坪医院负责保卫工作,在当时,大坪医院只为军人看病,士兵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保卫医院的安全。
退伍后,廖传华回到村里担任生产队红旗队长,带领村里农民发家致富,年年实现增产增收,村里人开始吃上白米饭,生活上也比之前过得更加富足。他还跟着人民公社一起开垦河道,用扁担一点一点地挑拣挖出来的泥土。荆州市许多条河流,如汉沙河、排涝河、革命河、隆兴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廖传华的一份汗水。
当廖雨乐问及在他眼里当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廖传华思索片刻后便娓娓道来。当时在部队训练闲暇之余,与战友共同参观娄山关,看革命纪念馆,感受革命先烈为建设新中国的不易。每每参观时,心中报效祖国的火焰就更燃几分。随后在谈及在部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廖传华兴致盎然地说道,在保卫医院时,每周末部队里都会举行党团活动,战友们一起赛球,比赛游泳。大家平时互相帮助,帮助站岗的战友洗衣服、缝被子等,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战友。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报效祖国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因此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信仰,战友似家人,精神世界富足又丰满,那点苦就被这些甜冲的一点也不剩。
廖雨乐见廖传华爱人也在一旁默默回忆着当时的美好,便询问两人之间的故事。廖传华细细回忆,向队员分享一个两人之间的趣事:在当时,一个连队一百多人里,只有四五个名额可以去河南训练新兵。在部队里表现优秀的他原本被上级以代理副排长的职位安排去河南的,但由于他爱人来到了他当兵的地方看望他,廖传华向上级请示,之后被营长留在大坪医院。讲到这时,队员都不由得羡慕他们这淳朴的爱情。
廖雨乐在老党员的故事中,感受到廖传华对祖国、对党、对百姓、对爱人那份至纯至真的爱,她表示:“内心里面真的有了很多难以言喻的感受。但是我知道有一个方向是不会错的,那就是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热爱生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人。也许越长大我越来越喜欢别人眼里平凡的生活,但是平凡与不平凡是自己由定义的。在一个简单的环境里做简单的事儿,给身边的人传递自己的一份简单的善意。”
在采访的最后,廖传华展示了自己“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激动不已眼含泪花摸着纪念章说:“感谢党的肯定,因为有了党,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力求不让光阴等闲过,在有生之年为革命事业多作贡献,增添砖瓦,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
50年党龄,50载光辉,在一枚枚沉甸甸的纪念章里,记载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岁月和经历。像廖传华一样的老党员们五十年不改初心,用时间证明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鲜红的精神底色,是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密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时代新人,更应该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并用一生去践行。
审稿人:张诗媛